一般是高考填报志愿时,有的院校没人填报,即没有学生的档案被投到这些学校的招生办,称为零投档。这些学校一般都是偏远地区的学校,或是学校专业冷门的院校。 简介 一般是高考填报志愿时,有的院校没人填报,即没有学生的档案被投到这些学校的招生办,称为零投档。 中国国面临着制造、加工、建筑等传统产业,以及电子信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领域中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的状况,迫切的人才需求使得高等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率居高不下。然而令人费解的是,在每年高考招生工作中,生源危机却向高职院校猛烈袭来,不少低分、落榜考生纷纷表示“宁愿复读,也不读高职。”高职院校大门敞开却无人问津,高职院校录取逐渐沦落为零投档。 现状 2011年,在山东,本科二批一志愿投档结束后,437所文科院校、530所理科院校生源不满,几十所院校无考生问津;专科(高职)二批的录取最低控制线降到了历史低谷:文理科均为180分,较上年再降10分。 在河南,本科二批第一志愿开始投档,六成高校一志愿填报上线人数不足,文科54所、理科63所院校出现了“零投档”。 在北京,二本经过一次补录之后仍剩余469个计划,多所高校未完成高招名额,因此向二本线下20分以上的未录取考生重新征集志愿。 在陕西,高职(专科)因线上7。6万考生不填报志愿,导致该批次计划未能完成。 原因 根据教育部的统计数据,2004年高职院校招生规模占到整个高等教育的4748,随后几年,高职和本科教育同步增长,到2008年,高职学生比占到了51,第一次超过了本科院校。但2009年,本科学生人数再次上升,并从此居高不下。仅仅3年时光,高职院校“半壁江山”的招生规模便风光不再。 家长和考生不看好高职,则是最重要的一面。虽然高职就业率普遍较高,但众多的家长和学生坦言放弃高职并不是一个艰难的决定。落榜考生很少有人选择高职,大多数都上了复读班,大家都觉得读高职太没面子了,将来只能当工人什么的,工作也没有前途。 就业市场对学历的要求太高了,很多“体面”的工作都要求本科毕业,虽然高职就业率高,但就业渠道太单一,有技术不如有学历,“好就业”不代表能够“就好业”。“我自己当了一辈子工人,就是砸锅卖铁也要供孩子上个本科,不能再当工人了。”这位家长所想的,代表了家长们的普遍心态。 专家分析 出现“零投档”,有招生专家表示,出现“零投档”的院校有三种情况,一种是招生计划太少,考生不敢报考,比如湖北美术学院;一种是地域偏远,学校名气小,考生不愿报考,比如铜仁学院、安顺学院等、吕梁学院;第三种情况是院校或专业太冷,比如说吉林农业科技学院、湖北药学院等。 招生专家分析说,部分高校出现“零投档”,一方面说明考生选择院校时更加注重地域和院校实力,另一方面也暴露出了高校的生源危机。这位专家表示,在适龄生源不断减少的形势下,高校生存压力不断加大。一部分地理位置欠佳、专业特色不突出、百姓认可度不高的院校可能会惨遭淘汰。 相关建议 高职院校的招生困境,是各种因素交织推动的结果。有关数据显示,到2030年,我国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的需求都持上涨态势,如果职业教育萎缩,我国将出现严重的人才结构失衡。著名教育学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我们必须解决高职院校招生难的窘境,改革刻不容缓。 他认为,重要的是在制度改革上下功夫。可以实行“注册入学,申请入学”的办法,凡是有高中学历(不管是普高,还是职高),都可以自主申请。但这需要配套两个制度,一是学生的自由转学制度,在求学期间,如果学生对学校教育质量不满意,可以申请转学到其他学校;二是宽进严出制度,学校必须严格执行培养标准,不能宽进宽出,这只能导致“教育质量低、不受社会欢迎”的恶性循环。另外,如果想要转变学生只追求文凭,不追求职业技能的“唯学历论”,还要从长远上打通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流通渠道,职业教育的学分可以获得普通教育认可,甚至彼此可以申请转学。 高职院校也需要增强自身内涵建设,积极解决如缺乏办学特色、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脱节等问题。高职院校要针对市场需求,灵活自主调整学科、专业,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办学质量,只有这样才能吸引生源。
造句:零投档由词目及其释义等构成的中文知识性百科条目
造句:零投档由词目及其释义等构成的中文知识性百科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