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首播的电视剧《亮剑》绝对堪称是中国电视剧史上最经典的良心作品之一,十几年来一直热度不减、重播不断。 广大电视观众对《亮剑》的喜爱能到什么程度呢?不但反反复复看了十几遍也看不腻,就算对剧中的那些穿帮镜头也当成热门话题而津津乐道、乐此不疲,却从无批评贬低之意。毕竟是低成本做出的高质量作品,有些许无关紧要的瑕疵,也是在所难免的。 由于预算困难、周期紧张,所以难免出现了一些《穿帮》的地方。可不但瑕不掩瑜,却反而更加成就了《亮剑》的纯朴和经典。什么李云龙演土匪、鸟拉屎标志、张大彪弯刀劈鬼子、姓张的李师长等等等等都被细心眼尖的观众们给一一挖掘出来。 但是,有一处穿帮却几乎一直没有被人们所发现。因为这个穿帮藏得太隐蔽,隐蔽到绝大多数人都认为是合情合理的而浑然不知。这个大多数人不但包括广大观众,也包括了本剧的导演、编剧、军事顾问和主演们。当然更有原著的作者都梁,因为这个穿帮就是他制造出来的。说实话,比起那些个因为拍摄条件造成的穿帮。这个穿帮不但最隐蔽,也是最不应该的。因为这个穿帮是犯了一个本不应该的常识性错误。 废话不说,步入正题。这个镜头出现在电视剧的第三集。 因为战场抗命被下放到被服厂当厂长的李云龙又被任命为独立团团长。李云龙回到后勤部跟后勤部长张万和狮子大开口要五十箱边区造手榴弹。张万和一番讨价还价之后给了李云龙二十箱,这二十箱手榴弹也正好在即将发生的李家坡战斗中为全歼山崎大队起了大作用。 张万和要李云龙拿把日本指挥刀换二十箱手榴弹,李云龙回答的是:刀好办,冈村宁次的刀我弄不来,弄把佐官刀还不难办。呵呵!穿帮的就是这一句台词。 这句话之所以说是貌似合理。就合理在冈村宁次作为日军华北方面军最高司令官,也就是八路军的最大敌人,那么八路军的干部们之间聊天时,提及鬼子就拿最大的鬼子说事儿是非常正常的。就好比解放战争中济南战役时的口号是打进济南府,活捉王耀武是一个道理。 但是,这里发生了一个时间上的错误。 李云龙跟后勤部长张万要边区造手榴弹这段应该是发生在百团大战第三阶段的关家垴战斗(剧中的第二阶段李家坡战斗)之前,时间应该是1940年的九、十月间。此时的日军华北战场最高指挥官也即华北方面军司令官不是冈村宁次,而是多田骏。 而此时的冈村老鬼子在哪里呢?冈村此时正在日本本土担任军事参议官的闲职,在坐冷板凳。再往前,冈村是日军第十一军司令官,在华中地区与国军主力对战。被调回本土坐了一年的冷板凳后,于1941年接替在百团大战中指挥不力的多田骏担任华北方面军的司令官。而在此之前,冈村老鬼子则从未出现在华北抗日战场上过。也就是说1941年冈村宁次到华北任职之前,八路军官兵对他并不熟悉。 哈哈!再回过头看看李云龙这句台词就发现问题了吧?按照作者的本意,一名华北战场上的八路军的指挥员在与战友之间的谈话中,谈到甚至经常谈到华北敌人的最高指挥官确实合情合理、无可厚非。但问题是,此时的日军华北方面最高指挥官是多田骏。两名八路军干部随意提到一个远在日本本土的、不带兵的又不熟知的日军将领冈村宁次就不合理了吧。 也就是说,如果李云龙的这句台词换作多田骏的刀我弄不来,弄把佐官刀还不难办。就是没问题的了。 这个错误最早是出现在《亮剑》原著中的。应该是作者都梁在写这一段的时候并未注意到冈村的任职时间所致。其后在被改编成电视剧剧本和拍摄过程中也未能被改正,成了一个小小的瑕疵。 本文最后,在下再次强调一遍作为都梁先生和《亮剑》的拥趸,一直对这部经典作品心怀崇敬之情。写此文也绝无褒贬之意,不过是徒而为众多《亮剑》拥趸们寥添谈资尔 致敬!《亮剑》!致敬!经典!
造句:李云龙不经意的一句吹牛却是亮剑剧中最隐蔽的一处穿帮
造句:李云龙不经意的一句吹牛却是亮剑剧中最隐蔽的一处穿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