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懋琦(公元18361896年),字子玉,号韩侯,祖籍安徽绩溪,幼时随父亲经商迁居通州(今江苏南通)。晚清时期的一位爱国官员,其宦迹涉及闽台及天津、湖北等地,还曾作为福州船政局的提调道员率留学生赴英、法留学,为清末洋务运动的一位踏实的践行者,他所撰写的《全台图说》,更成为钓鱼岛自古就是我国领土的铁证 周懋琦受累官至福建巡抚、浙闽总督、案察使衔分巡台湾兵备道的通州人徐宗干的赏识而招入幕府,并被举荐步入仕途,先后在台湾、福建、湖北任职。官至赏一品封典二品衔,其居官以“清苦忠直”自励,颇得人们称誉,最终亦殉职于湖北任上。 周懋琦在台期间,他参与处理牡丹社事件;建了台湾第一个水库虎头埤水库;建了抵御外来侵犯的安平炮台;确立了郑成功在台湾的地位建议并捐款修建“延平郡王祠”;在台湾建桥修路以及与外夷进行外交交涉,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意识,他组织人员对台湾全境进行测绘,并制作成地图,撰写出了《全台图说》,“有图有真相”地佐证钓鱼岛为我国领土。 前任: 陈思燏台湾府知府 1872年上任继任: 张梦元 前任: 张梦元台湾府知府 1879年上任继任: 赵钧 前任: 定保按察使衔分巡台湾兵备道 1872年上任继任: 潘骏章 前任: 夏献纶按察使衔分巡台湾兵备道 1879年上任继任: 张梦元
造句:周懋琦由词目及其释义等构成的中文知识性百科条目
造句:周懋琦由词目及其释义等构成的中文知识性百科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