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跳书”是桐乡传统的民间曲艺,曾在桐乡农村广为流传,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因演唱艺人演出时所用之主要道具为三段毛竹板,即“三跳板”,故名“三跳书”。 内容简介 桐乡“三跳”的长篇曲本有五六十本之多。此外,它还有很多十分精彩的短篇“堂书”。所谓“堂书”,就是“三跳”长篇曲本开书之前加演的一段小曲,相当于苏州评弹里的“开篇”。“三跳”堂书的唱词不多,少则10几句,多则几十句。其内容以述说人物、事物、情景为主。经常演唱的堂书有《烧香堂书》、《英雄堂书》、《节气堂书》、《特产堂书》等。 “三跳”堂书内容比较集中,唱词精练生动,富有基于生活真实的想象和夸张。如《英雄堂书》:“一人一马一条枪,两国交战动刀枪。桃园结义三兄弟,杨四郎回营见亲娘。伍子胥要把昭关过,苏秦六国封丞相。七星庙里杨继业,八锤大闹朱仙(镇)是岳家将。九犯中原金兀术,十面埋伏楚霸王”这篇“堂书”虽然只有20句唱词(从一唱到二十),却集中唱出了传统戏剧故事中的20多个英雄人物。它的每一句唱词就是一个人物,一段历史,一出好戏。这种高度凝练概括的唱词,实为民间曲艺的一大特色。 再看《特产堂书》:“正月梅花报知春,文武百官出京城二月杏花叶来抖,荀山桥出得白绵绸,桐乡扣布石门出,贡缎绫罗出苏州四月蔷薇日里青,三甏好酒出绍兴,金华火腿义乌出,山东出得好面筋六月荷花白飘飘,西兴灯笼手段高,白铜烟管云南出,杭州出把好剪刀”这篇堂书以12个月花名为引句,通过简洁朴素的唱词,唱出了全国30多个地区的30多种地方特产,地方性、趣味性都很强。 “三跳”堂书不仅能表现人物、物品,也能表现人的情感。一篇是这样唱的:“一别之后好多年,两地相隔望眼穿。去时说是三四月,至今已有五六年。七弦乐琴无心操,八行书信无人传。久(九)久情思常牵挂,十里长亭盼君回”这篇堂书以数字顺序的排列为牵引,从一唱到十,从十唱到百、千、万,再从万唱回到千、百、十,以仅有的22句唱词,唱出了一个痴情女子,对外出不归的夫君,从望到盼,从思到念,从怨恨到寒心的复杂感情。这种精练、朴实、妙趣的唱词,非常富有表现力,充分体现了民间文艺的优秀传统。 桐乡一些知名的“三跳”老艺人,如沈致和、沈蓉卿、王祖良、蒋玉亭等(均已过世),他们所唱的不少“三跳”堂书,至今还在桐乡民间流传。传统的“三跳”堂书,虽然唱的是古人旧事,但有些内容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如老艺人王祖良在《和气堂书》中这样唱道:“家贫家富不要紧,一家和睦值千金。儿女不忘父母恩,敬重双亲行孝心。弟兄之间讲和气,妯娌合力又同心姑嫂之间休斗气,两家原是一家人休听旁人来挑唆,无义之徒莫交情。如今世上人眼浅,只认金钱不认人,贫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待人交友要真诚,有钱无钱一样亲”这些朴素且富有哲理的唱词内容,正是我们在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建立和谐社会过程中需要倡导的,它完全可以用来为现实生活服务。
造句:三跳书由词目及其释义等构成的中文知识性百科条目
造句:三跳书由词目及其释义等构成的中文知识性百科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