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又西六十里,曰太华之山,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广十里,鸟兽莫居。有蛇焉,名曰肥[虫遗],六足四翼,贝则天下大旱。(古"华"作"華") ①关于太华山。 1.郭璞《山海经注》:即西岳华阴山也,今在弘农华阴县西南。 2.吴任臣《山海经广注》:《尔雅》:"华山为西山嶽。"《白虎通》:"华之为言穫也,言万物成熟,可得獲也。应劭《风俗通》:"华,变也,万物成变,由于西方也。"《河图》云:"华山君姓浩名鬱狩。"《云笈七籤》云:"西嶽姓浩名元仓。"《五嶽真形图》云:"西嶽姓姜名垒。"(嶽,古"岳"字;鬱,古"郁"字) 3.汪绂《山海经存》:在今陕西华州华阴县西南。 4.郝懿行《山海经笺疏》:《说文》云:"华山在弘农华阴。"《汉书.地理志》云:"京兆尹,华阴,太华山在南"。《晋书·地理志》云:弘农郡,华阴,"华山在县南"。 吴承志《山海经地理今释》 (以下部分来自网络搜索) 5.《名山诸胜一览记》载:华山"外罗诸山如莲瓣,中间三峰特出如莲心。其下如云台峰,自远望之,宛如青色莲花,开于云台之上"。 6.《西岳华山庙碑》云:"西岳华山自虞舜西狩,三代以降,莫不有祀,然皆不庙。孝武皇帝修封禅之礼,思登遐之道,巡省五岳,禋祀丰备,故立宫其下,宫曰集灵宫,殿曰存仙殿,门曰望仙门……" 7.《白虎通义》载:"西方为华山,少阴用事,万物生华,故曰华山。" 8.《水经·渭水注》载:"(华山)其高五千仞,削成四方,远而望之,又若花状。" 9.《史记.封禅书》:西岳,华山也。张守节【史记正义】:括地志云:"华山在华州华阴县南八里,古文以为敦物。周礼云豫州镇曰华山。" 华山(网络图)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②关于"削成而四方" 郭璞《山海经注》:今山形上大下小,陗峻也。 吴任臣《山海经广注》:张说《途经华岳》诗:"寒空类削成。"李氏《华山记》:"削成上四方,顾其中汙也。" 毕沅《山海经新校正》:郭璞义读‘削’为‘陗’也。俗亦读为‘肩’,若削成之削。 郝懿行《山海经笺疏》:郭盖读"削"为"陗",今读如字。《水经注》云:"远而望之,又若华状。" ③关于"高五千仞,广十里。" 郭璞:仞,八尺也。上有明星、玉女,持玉浆,得上服之,即成仙道,险僻不通。《诗含神雾》云。 吴任臣《山海经广注》:達奚珣《华山赋序》:"太华之山,前成四面方直者,五千余仞,盖岳之雄也。"又《辛氏三秦记》:"华山在长安东三百里,不知几千仞,如半天之云。"《华山记》云:"山顶有池,生千叶莲花,因名华山。"刘会孟曰:"今华阴县最著者,莲花、明星、玉女三峰,而仙掌崖、日月岩、苍龙岭皆奇境也。《谢华啟秀》云:‘华山之上,明星远烛’,谓此。" 郝懿行《山海经笺疏》:明星、玉女,华山峰名也。 作者观点:①关于仞。 1.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诸家之说仞也,王肃、赵岐、王逸、曹操、李筌、颜师古、房玄龄、鲍彪诸人并曰"八尺"。而郑玄《周礼》、《仪礼》注,包咸《论语注》,高诱注《呂氏春秋》,王逸注《大招招䰟》,李謐《明堂制度论》,郭璞注《司馬相如賦》,用司马彪之说、陆德明《庄子释文》,则皆謂"七尺"。《淮南子.原道训》注"八尺"。而《览冥訓》注则云"七尺"。百仞者七百尺。证以《呂氏春秋》注则《原道训》注可疑。近歙程氏《瑤田通艺錄》有说曰:"言七尺者是也。"杨雄《方言》云:"度广曰寻。"杜預《左傳.仞沟洫》注:"度深曰仞。"二书皆言人伸两手以度物之名。而寻为八尺、仞必七尺者、何也。同一伸手度物:而广、深用之。其势自不得不异。人長八尺,伸两手亦八尺。用以度广,其势全伸而不屈;而用之以度深,则必上下其左右手而侧其身焉,身侧则胸与所度之物不能相摩,于是两手不能全伸而成弧之形,弧而求其弦以为仞必不能八尺,故七尺曰仞。亦其势。然也。 2.《康熙字典》:【正字通】古以周尺八尺为仞,中人之身,長八尺,两臂寻之,亦八尺,两足步之,亦八尺。度高深以仞,度短长以寻,度地以步。《小尔雅》四尺曰仞,王肃从之。包咸郑玄謂七尺曰仞。《釋文》仞,七尺也。《应劭·漢書註》:五尺六寸曰仞。颜師古非之,曰:八尺曰仞,取人申臂之一寻也。顏說与孔安国同,顏以八尺为仞是也。《說文》以仞为申臂一寻,非。一寻止六尺耳。或曰古尺短,周尺八尺,以今度之一寸,又减二分,应劭之說据汉尺也。《庄子·庚桑楚》步仞之丘註:七尺曰仞,亦非。 作者:七尺一仞,八尺一寻。战国至秦之时,一尺约22.5cm~23.1cm。一仞之长为1.6米也。经言华山高五千仞,得于8000米,非哉。古人之夸:言其高也。 ②关于华山。(最高峰南峰高2154.9米) 西岳华山位于陕西省华阴市境内。南依秦岭,北瞰黄渭,东接晋豫,西望长安。华山素以奇、绝、古、名称著于世。古人云:"山无石不奇,无纯石不大奇,华山削成十里五千仞,一石也。"华山处于东经109°57′—110°05′,北纬34°25′—34°00′之间。东西长15千米,南北宽10千米,总面积约148平方千米。主峰最高峰:南峰高2154.9米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④关于"鸟兽莫居"。 百度:华山的脊椎动物多达204种,昆虫1500种。金雕、豹、黑鹳是华山的3种一级保护动物,二级保护动物则达20种。 ⑤关于肥[虫遗]及"见则天下大旱"。 郭璞《山海经注》:汤时此蛇见于阳山下。复有肥遗蛇,疑是同名。 吴任臣《山海经广注》:胡文焕图作"「服虫」遗",音废。《骈雅》:"肥遗、肥[虫遗],皆毒虫也。" 成汤元祀,肥[虫遗]见于阳山,后有七年之旱。《述异记》曰:"肥遗,西华山中有也,见则大旱。"吴淑《蛇赋》:"或号肥遗。"《旌忠庙碑》:"驱伯强兮逐肥[虫遗]。"宋濂文:"蜰[虫遗]一出,潜鱼尽怖。"今华山有肥[虫遗]穴,土人谓之老君脐。明末时大旱,肥[虫遗]曾一见云。 毕沅《山海经新校正》:刘昭注《后汉书.郡国志》引此只作"肥遗",《广韵》又作"「服虫」[虫遗]",俗字。 郝懿行《山海经笺疏》:"[虫遗]",当为"遗"。刘昭注《郡国志》及《艺文类聚》九十六卷并引此经,作"肥遗"。又,此篇下文有鸟复名"肥遗",郭云"复有肥遗蛇者",见《北山经》浑夕之山、彭[囟比]之山。 朱国桢《诵幢小品》:万历丙戌年,建昌乡民樵于山,逢一巨蛇,头端有角,六足如鸡距,见人不噬亦不惊,民因呼群往视,亦不敢伤,徐徐入深林去。盖为肥[虫遗]也。 《明史.志四》:万历十四年七月戊申,舒城大雷雨,起蛟百五十八,迹如斧劈,山崩田陷,民溺死无算。是岁,建昌民樵于山,逢巨蛇,一角,六足如鸡距,不噬不惊,或言此肥〈虫遗〉也。 《京山縣志》:崇祯六年癸酉,彭杨畈民家溝中蛇出,长六尺,围尺许,身紅綠色,六足如鷄距,不噬人。郝楚望曰:肥[虫遗]也,主千里旱。果验。 《武昌縣志》:順治九年,大旱,蜰[虫遗]见东方山,自二月至十月不雨,斗米银至四钱。樊湖水涸,民掘菱芡根食尽,流亡过半。邑令徐翀请赈免本年粮草兵餉十分之六。 《华阴縣续志》:光緒二年,[虫肥][虫遗]见于华山峪,蛇身乌翼,猪户香客俱以爲妖。据嶽志云:華山之中有[虫肥][虫遗]焉,蛇身鸟翼,见則天下大旱。三年,岁果大祲,斗粟昂至四千文。 《华山记》云:"蛇六足者,名曰肥[虫遗],见则千里之内大旱。戊子,己丑之灾,其兆已先见之矣。" PS:「XX」表示上下结构的字。[XX]表示左右结构的字。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作者观点:[虫遗],音卫。肥[虫遗]主旱。各本县志记载已有。 《山海经图赞》:华岳灵峻,削成四方。爰有神女,是挹玉浆。其谁游之,龙驾云裳。(《艺文类聚》七,《初学记》五。) 《山海经图赞》:肥遗为物,与灾合契。鼓翼阳山,以表亢厉。桑林既祷,倏忽潜逝。(藏本) 肥[虫遗](明.蒋应镐图) 吴任臣图 清.彩绘图 肥[虫遗](清.汪绂图) 毕沅图 网络图 此篇完。